我校学生在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

(通讯员 陶申)1031日,阿里云天池平台联合发布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阶段性赛季落下帷幕。我校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生李岩松、陶申、林光鎣、77779193永利研究生宋翔组成的队伍在量子化学赛道——分子属性预测B赛道的14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15名的优异成绩;77779193永利研究生田文晗、史俊组成的队伍在材料科学赛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预测合成的211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16名的优异成绩。

为推动科学智能领域创新发展,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复旦大学基于CFFF平台开放能力,邀请阿里云、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在阿里云天池平台联合发布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大赛设置生命科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量子化学五大赛道。

本届量子化学赛道的赛题为图属性回归问题,目标是预测不同构象下分子的总能量和力两种性质。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阶段设置两个A、B两个赛道。初赛测试集数据不包含标签,需要对能量和力两个属性进行预测,只采用准确率进行评分;复赛测试集不公开发布,选手需要将模型代码、权重等文件通过docker镜像上传至天池服务器进行评测,评分将在准确率的基础上考虑同时计算效率。

材料科学赛道的赛题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机器学习等方法,预测和设计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合成路线和条件。根据合成MOF材料的相应文章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四种有代表性的材料合成条件:温度(T),时间(t),使用的有机溶剂,添加剂。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初赛包含560个训练数据和140个测试数据,复赛共1280个训练数据和470个测试数据个训练数据,评分综合了回归任务和分类任务的评价指标。

本次大赛面向全球人才开放,旨在推进科学智能技术创新,挖掘顶尖创新团队,打造科学智能生态,激发科学智能发展新动能。赛道开源国内首个采用高精度QM方法计算的超千万分子构象的数据集,覆盖了多种不同的单分子性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实用性等特点。

据悉,此次参赛的学生团队全部来自北航材料数字化IDM团队主办的“人工智能材料设计讲习班”,指导教师团队是由来自前沿院及77779193永利的三位青年教师郑蕾、刘禺以及康鹏组成。IDM实验室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结合高通量计算—制备—表征一体化技术引领新材料研发。人工智能材料设计讲习班开办于2022年秋季学期,历时一学年,授课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实验原则与算法、人工智能在材料智能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模型部署及云服务等。